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本科教育 >> 規章制度 >> 正文 規章制度
伟德国际1946bv官网關于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幹意見
作者:南财 點擊數: 時間:2021-10-13

南财大校字〔2014〕42号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國家、江蘇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幹意見》和江蘇省教育廳《關于全面提高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等文件要求,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切實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持續推進學校内涵發展,不斷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結合學校實際,現就進一步加強本科教學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回歸大學之本,确立人才培養中心地位

 

1.進一步提高對教學工作的認識。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本質要求,教學質量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核心标準,更是立校之本。全校上下要始終堅持育人為本,高度重視本科教學工作,領導精力、師資力量、資源配置、經費安排和工作評價都要體現以教學為中心,确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鞏固本科教育的基礎地位,真正把提高教學質量落到實處。

2.落實教學質量責任人制度。學校黨政一把手是全校教學質量第一責任人,主管副校長是直接責任人;各學院黨政一把手是學院教學質量第一責任人,主管副院長是直接責任人。學校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每學期至少召開1次專題會議,研究本科教學工作;學校每年召開1次全校本科教學工作會議,學院每學期至少召開1次全院本科教學工作會議,研究解決本科教學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改進本科教學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

3.增強全員服務教學意識。學校各單位、各部門要進一步增強人才培養工作中心地位的觀念,切實改進工作作風,自覺、主動、創造性地為教學工作服務。任何單位、任何時候不得以任何理由影響、幹擾、沖擊正常的本科教學工作,無條件維護本科教學秩序。全體教職員工要立足崗位,堅持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為加強本科教學工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恪盡職守,努力工作。

4.加大本科教學工作經費投入。按照教育部有關規定和要求,調整經費支出結構,優先保證本科教學。進一步加大對學校教學經費的投入力度,切實保證教學日常運行支出和生均年教學日常運行支出滿足人才培養需要,且随着學校教育事業經費的增加逐年持續增長。加強經費管理及監控,提高教學經費的使用效率。

5.強化基層教學組織建設。加強校院聯動,推進工作重心下移,完善二級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學院在提高本科教學質量中的主體作用,促進各學院建立和完善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教學運行機制,提升學院教學管理水平,增強基層教學組織的凝聚力。

6.完善校院兩級領導聽課制度。校院兩級領導要經常深入教學第一線,掌握教學動态,了解教學運行,傾聽師生對學校教學改革的意見和建議。每學期學校領導聽課不少于4課時,主管教學、學生工作的校領導、教務處領導及各教學單位正職領導、分管教學的副職領導、主管學生工作的副職領導不少于6課時;各系(教研室)正副主任不少于8課時,并及時反饋意見和建議。

 

二、堅持内涵發展,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7.明确人才培養目标定位。以培養“大财經”視域下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為主導,克服同質化傾向,彰顯異質性特征,通過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優勢互補,使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具有較強的競争優勢和寬廣的國際視野,非财經類專業的學生帶有鮮明的财經特色和紮實的專業技能,不斷提升本科人才培養的整體層次,努力培養一專多強的高素質人才。

8.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主動适應社會需求,全面開展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研究與實踐,試行“财經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組建跨學院、跨學科、跨學校、跨行業的學習平台;進一步打通經濟、管理類的基礎課程,構建“大财經”視域下的共通課程平台;進一步深化通識課程體系改革,建立教學資源共享機制;積極探索拔尖人才培養新模式,提升學生的畢業升學率。

9.加強專業建設。以學科為基礎,以就業為導向,完善學校專業設置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專業調整、預警和退出等自主調控機制,優化專業結構,保持動态平衡。根據學校辦學定位和專業發展規劃,結合社會需求和學生發展實際,充分整合學校資源,積極審慎地增設新專業,切實保證新建專業的辦學條件。加大以專業類、專業群為主體的省級重點專業建設力度,推進教學團隊、課程教材、實踐資源等專業内涵建設,深化培養模式、教學方案、教學管理等環節的綜合改革,保證重點專業建設有所突破,實現示範共享。積極開展專業評估,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各專業科學定位,分類建設,集成融合,相互支撐,在提升适應性和競争力的基礎上辦出特色。

10.加強課程教材體系建設。圍繞調整課程結構,精煉教學内容,創新課程形式,改進課程教學,完善學習評估的需求,構建内容豐富、形式多樣、開放共享的課程教材體系。加強課程資源開發,逐年擴大總課程數。完善課程教學基本規範,構建課程建設實施标準,建立教學内容更新機制,持續優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内容。加強雙語課程建設,推動教學内容與課程體系的國際化。創新課程組織、管理模式和資源配置方式,形成結構優化的課程教學團隊。建立科學合理的教材選用辦法和教材評價機制,保證高質量優秀教材進課堂。建立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的課程評估機制,完善課程評估方案,持續開展課程評估。

11.推進教學信息化。加快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的融合,加強數字校園、數據中心、現代教學環境等信息化條件建設,加速實現各種優質教育資源的集成共享。推進課程資源數字化,加大視頻網絡課程建設力度,每年着力建設15門左右視頻網絡課程。着力建設和重點培育省級和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一批精品課程獲得省級以上精品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稱号,其中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2門以上。構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庫、開放式網絡課程教學平台,完善數字化教學環境,實現全部課程的教學文件及教學資源等網上開放,提高課程網絡資源的利用率。

12.創新教育教學方法。結合專業特點,廣泛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讨論式、參與式教學;鼓勵研究性教學,國家和省級重點專業必須帶頭開設研究性教學示範課程。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推行基于問題、基于項目、基于案例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促進科研與教學融合互動,鼓勵教師将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将本學科領域的最新成果引入課程教學,各實驗室、研究基地等資源全天候向學生開放,支持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創新性實驗,積極參與科研活動,讓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團隊、早進實驗室。引導學生改變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不斷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13.完善實踐育人體系。把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落實實踐教學的基本要求,統籌推進實驗實踐教學改革,全面增強實踐教學的系統性、整體性和綜合性,推動實踐教學的校内校外、專業内專業外、課内課外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全面發展。

14.強化實驗實踐教學環節。根據不同專業人才培養的不同要求,構建認知性實踐、課程或專項實踐和畢業實踐有機銜接,基礎實驗、課程實驗和專業綜合實驗三位一體的實驗實踐教學體系,合理增加實驗實踐教學比重,努力實現實驗實踐教學環節在我校人文社會科學類本科專業不少于總學分(學時)的15%、理工類本科專業不少于25%。進一步完善綜合實驗課程開設的系統整合,加強綜合性實踐科目設計和應用,加強實驗選修課程的開設與管理,系統開發具有創新性的實驗教學軟件與實驗教材。

15.加強實驗實踐教學平台建設。全面調整實驗室建設規劃,進一步完善三校區實驗室體系建設,強調硬件統一,軟件集成,統籌協調,開放共享。建立實驗室信息化管理系統,探索校企合作加強實驗室建設的思路和舉措,提高實驗室的開放性和使用效率。充分發揮國家級、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引領、示範作用以及在學生科研和實踐教學方面的優勢和特色,推進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有機結合。加強校外實習、實踐、實訓教學基地建設,構建多層次、多學科、全方位的實踐教學平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16.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把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充實教學内容,建設網絡課堂,加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實施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提升計劃,完善國家、地方、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支持體系,逐步實現創新創業訓練的全覆蓋。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競賽和創業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指導和管理,确保“挑戰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項目的成績穩中有升。依托我校大學科技園等,重點建設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建立地方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中心和孵化基地。加強就業指導服務,完善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立健全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平台,加快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建設,提高大學生職業發展、就業創業的能力和水平。

17.推進人才培養協同創新。積極參與南京仙林大學城本科教學聯盟,構建和完善聯盟高校學分互認體系,推進聯盟高校跨校、跨專業選課,教師互聘,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探索建立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共用的長效機制。完善長三角教育協同發展機制,融入長三角地區高校合作和高等教育資源共享工作,加強與國内高水平、同類型高校的交流互通,推進校際學生互訪。促進學校與地方政府、企業、科研院所的合作,探索與相關部門、相關行業、企事業單位聯合培養、深度合作的新模式,邀請合作單位參與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實施與管理,增強人才培養的社會适應性和就業競争力。

18.探索國際合作辦學新機制。堅持學校為主導,學院為主體,不斷完善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工作機制,各學院至少與海外高水平大學建立1個以上供學生交流的項目。鞏固、完善現有學生的交流平台,積極開發新的學生項目,通過多種途徑,将學生送到海外一流大學或研究機構學習交流;采取各種方式,鼓勵學生積極申請出國留學,形成長期和短期項目兼具、學位和非學位項目兼具、本科生和研究生項目兼具的多層次學生交流平台,争取到2020年各專業有5-10%的學生有海外學習、交流的經曆,其中省級以上重點專業應達到10%以上。建立和完善留學生教育工作機制和支撐體系,以留學生培養為依托,全面推動課程國際化;積極拓展留學生來源地,擴大留學生招生規模,提高留學生教育層次。

19.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導作用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建設、課程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教學内容,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手段,努力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感染力、針對性和實效性。堅持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學生,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生動實踐教育學生,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充分發揮其它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深入發掘其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把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大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

20.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積極營造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加強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法制教育、誠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自強不息、誠實守信、刻苦學習、勇于探索的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确的學習觀、成才觀、就業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引導和支持學生開展豐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将第二課堂活動與第一課堂教育有機結合,激發學習興趣、鍛煉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1.加強優良學風建設。重申學生基礎文明規範,以課堂紀律、作息制度、上網行為、就餐秩序為重點,堅持教育、引導、管理、懲戒相結合,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強化基本學業要求,嚴明學習紀律,嚴肅考風考紀,堅決杜絕考試作弊現象,整肅不端學習行為。深化學習方法改革,探索幫助學生學會學習的有效途徑,進一步研究和深化學業輔導實踐,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學習過程提供完善的資源支持。完善學業預警制度,關注全體學生學業狀況,開展困難學生資助幫扶活動,保持良好的學風。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2.紮實推進“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建設。以項目為抓手,以學生受益為核心,以提高教學質量為關鍵,以教育資源建設為基礎,完善國家(“本科教學工程”)、地方、校三級“教學質量提升工程”體系,圍繞各級“教學質量提升工程”建設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抓好各類項目建設工作;充分發揮建設項目的引領、示範、輻射作用,力争在解決影響和制約教學質量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上取得突破。

 

三、強化教書育人,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

 

23.打造教學研究型高水平師資隊伍。緊密結合學科專業建設需要,引進和培養高層次領軍人才、拔尖人才、優秀人才和創新團隊。鼓勵教師寓研于教,努力把科研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促進科研與教學的融合,促進科研團隊與教學團隊的融合。倡導老師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和研究,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打造高水平教學團隊。

24.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教師學為人師、行為示範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培養教師的高尚師德、優良教風、質量意識、敬業精神以及嚴謹務實的科學态度,引導教師把培養人才當作自己的首要職責,把教學工作當作自己的第一要務,潛心教書、精心育人。教師是課堂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要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不斷探索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改革;要關心、熱愛學生,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5.嚴格教師崗位教學考核。所有教學系列崗位教師必須承擔教學任務,服從學院(部)安排的教學工作。把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将承擔本科教學任務作為教授聘任的基本要求,每位教授每學年至少須為本科生開設完整的2學分以上的課程。确定各級職稱教師科學合理的學年基本課時數,作為年終考核、評優、聘用和職稱晉升的必備條件。強化教師教學工作考核,把教師教學工作業績作為教師職務晉升、績效考核、教師評優的重要依據,對教學工作不合格的實行一票否決。

26.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完善教師培養制度,探索成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統籌全校教學資源,構建研究、培訓、咨詢、評價、服務一體化的教學服務平台,滿足教師個性化發展需求,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完善教研室(實驗室)、教學團隊、課程組等基層教學組織,加強教學研究和教改實踐,進一步增強教學的學術意識。對青年教師進行教學能力專題培訓。依托大中型企業,共建教師實踐能力培訓基地,完善教師到企業和基層一線實踐制度,并作為職稱評聘的重要依據。進一步推進“海外訪問學者”計劃,加大教師赴國外一流高校訪學和研修支持力度,提升教師隊伍的國際化水平。

 

四、完善質量監控,構建質量保證長效機制

 

27.健全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适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要求,學習貫徹教學質量的國家标準、人才評價的行業标準,研究制定人才培養的學校标準。建立教學運行的實時監控與教學事故及時追究相結合、學生評教與教師評學相結合、第一課堂與第二、三課堂有機統一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建立健全日常監督、年度考核、定期評估等正向監控與畢業生跟蹤調查、用人單位反饋等反向監控有機協調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人才培養質量保證、監督的長效機制。

28.改革考核評價方法。進一步深化學生考核評價方式改革,采取平時與期末、筆試與口試、考試與考查、理論與實踐、開卷與閉卷等多種考核方法,堅持過程與結果相統一,絕對成績與相對成績相統一,實施适應性、過程化、連續性考核。采取多種手段加強對學生平時學習情況的考核,提高平時成績在課程成績中的權重和實效,把加強平時考核作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改善學風的重要手段。

29.堅持常規督導檢查與專項督導檢查并舉。重視和發揮專家組織的評價功能,完善校院兩級教學督導工作,堅持日常督導與專項督導相結合,督教與督學相結合,督導與評估相結合,重點開展對教和學過程、課程教學目标和教學效果以及實踐教學環節的評價,同時,有針對性地開展畢業論文(設計)、試卷檢查,教學競賽,課程評估、專業評估等專項檢查,以利于發現共性的、深層次的問題,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管理水平提供參考和依據。

30.建立本科教學質量年報制度。将學校發展規劃中有關人才培養的目标任務分解到校、院兩級認真落實,通過部分可測量的指标,反映學校整體的教學質量現狀,為學校整體控制、調整和決策提供準确數據。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方案》的要求,加強自我評估,全面搜集校院兩級本科教學基本狀态數據,按學院每年統計一次,并定期撰寫學校教學基本狀态數據分析報告;編制并向社會發布學校年度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www.nufe.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伟德国际1946bv官网    伟德国际1946bv官网 伟德国际1946bv官网制作、維護

中國南京市亞東新城區文苑路3号 (郵編:210023)  咨詢電話:025-86718375


南财外院公衆号二維碼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