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江南時報》報道了我院“古夢清泉”侗族文化調研團隊的暑期實踐信息。“古夢清泉”侗族文化調研團隊是由我院13級貴州籍侗族女生石賢牽頭,帶領我院幾名同學組成的暑期實踐調研團,其目的在于通過大學生的視角探尋民族文化在當代的生存之道,引發大家對于少數民族文化傳承的思考。
附錄:
南京大學生憂心侗族文化後繼乏人
江南時報訊(記者 許小朔 通訊員 石賢)伟德国际1946bv官网“古夢清泉”侗族文化調研團隊利用今年暑期的時間,有針對性地從貴州衆多少數民族中選擇了古老浪漫的侗族文化作為調研對象,來到貴州黔東南,踏上了一場文化孤島之旅。
在吊腳樓小巷裡,一位搗染侗布的老奶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經采訪了解到,制作侗布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摘棉、抽絲、紡線、織布這隻是前期準備,染料的配制尤其複雜,從花草到礦石,林林總總算起來有二十多種材料。白色的原布經過浸泡攪擰和漚制,取出疊成方塊放在平滑的青岩闆上反複捶打,看似無聊的敲擊動作其實暗藏功夫。而泡制、捶打和晾曬的步驟往往要循環若幹遍,直到布匹看起來色均顔全,在陽光下泛出隐約的金色、其上又閃着七彩光芒為止。老奶奶說,年輕人熱衷于外出打工,很少人能沉下心來創作侗布。
在侗族大歌之鄉小黃村,實踐團隊的同學們零距離感受到了侗歌的魅力。姑娘的嗓音清亮高亢,疊唱如雲雀啁啾,合韻似行雲流水,透着一股清泉般的歡快和脫俗;而小夥子的歌聲則渾厚齊整,溫柔有序地合成了一曲曲天籁。
素有“天下第一侗寨”之稱的榕江縣三寶侗寨,除了入選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鼓樓外,這裡還流傳着衆多古老的侗族民間故事,因而成為侗戲的起源地。但群衆反映近年來侗戲表演次數逐漸減少,大家走訪了村裡多個戲台,均樓鎖室空,不見人迹。而作為侗戲藍本的侗族傳說也在悄悄流失,能流暢講述這些故事的人已為數不多。
鍊接網址:
http://www.jntimes.cn/shibao/kzsb/2014/0921/141752.shtml
www.nufe.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伟德国际1946bv官网 伟德国际1946bv官网 伟德国际1946bv官网制作、維護
中國南京市亞東新城區文苑路3号 (郵編:210023) 咨詢電話:025-86718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