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在重慶、哈爾濱、貴州等地拍攝的年味兒圖片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各地的年節風俗迥異,但傳統民俗的熱鬧氣氛卻相同,今年春節期間,我院在學生發起了“尋找最濃年味兒”主題活動。号召來自大江南北的同學們拿起相機,尋找身邊最濃、最贊的年味兒,從溫暖的貴州黔南到北國風光的哈爾濱,從十萬大山到松嫩平原,處處彌漫着濃濃年味兒。
一地有一地的年味兒,看過《舌尖上的中國》,你可能還記得一個叫做古蔺的小城,英語1602班的袁溯同學記錄了這座美食之城淳樸的年味兒,除了電視裡的椒麻雞和豌雜面,古蔺的美食可是層出不窮,由于特殊地理位置,他們的年味兒融合了雲貴川三地的特色。
在小城臨近的貴州省,聚居着衆多的少數民族。英語1602班的陸澤梅是布依族,在她的家鄉貴州黔南,有着最熱鬧最傳統的年味兒,家家戶戶泡糯米,打糍粑。泡過的米經過晾、染、蒸、曬、拌等工序,就做成了民族風味的炒米,用燃燒枯枝的煙還能熏制臘肉臘腸。年初一年初二,十裡八鄉還會組織鬥牛、對歌這樣的活動,寨子裡的舞獅往往會吸引全寨甚至全縣的人駐足觀賞。
在三千公裡之外的哈爾濱,年味是含蓄而優雅的。在哈爾濱中央大街吃上一根馬疊爾冰棍兒,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冰雕中吃上一頓俄餐,滿城的煙花,索菲亞大教堂的鐘聲,歸家的晚宴……
春節期間,無論南北,家家戶戶放煙花,祈福,包餃子,打年糕,團圓是不變的話題。同學們拿起相機用照片、視頻和文字記錄這些年節傳統。學院微信公衆号在春節期間也不斷推出同學們的作品,在濃濃年味兒中号召同學們關注身邊正在消逝的傳統民俗。
(文:胡宇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