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也稱 “泉州南音”,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在兩漢、晉、唐、兩宋等朝代的中原漢族移民把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并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樂遺韻的文化表現形式——南音,有“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之稱。南音發源于福建泉州,用泉州閩南語演唱,是中國現存曆史最悠久的傳統古樂。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并于2009年10月1日正式入選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
2016年7月25日,伟德国际1946bv官网南音調研暑期實踐隊慕名來到了泉州南音藝苑,尋找南音傳承人、南音樂團副團長曾家陽老師,并對其進行了采訪。當曾老師得知同學們的來意時,熱情接待了大家,并帶同學們參觀了南音的表演劇場,觀摩了後台的排練情況。這也是實踐隊員第一次直觀的觀看南音表演。
“若不是申遺成功,你們可能也不會想到來調研它了”
曾家陽老師自十二歲起拜師學藝,如今從事南音演奏工作三十餘年。在采訪過程中,曾老師滔滔不絕地向實踐隊員們介紹了南音成功申報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過程,并提出了自己對于南音傳承與發展的态度。
據曾老師介紹,他本人直接參與了申遺的過程,當初的種種場景仍然曆曆在目:“申報成為非遺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包括撰寫申報書,拍攝申報短片,提交有代表性的照片等等。當時要求申報組都住在酒店裡,我們把照片堆得滿床都是,用了好幾天時間才精挑細選出了十張照片。而申報短片時長隻有十分鐘,要求包含的内容卻很多,在那時我們白天帶着攝制組去拍攝演奏場景,晚上到電視台剪輯,一個十分鐘的短片也投入了我們許多精力。在申遺過程中的文案格式與字數更是要求嚴格,所以在整個申報階段我們的工作都是非常緊張的。”
當隊員問到申遺成功後最大的影響是什麼時,曾老師打趣地說,若不是成功的申遺,你們可能也不會想到來調研它了。“南音申遺成功之後,最明顯的一點影響就是南音的相關樂器銷量增加了,買的人多了,也就說明學習的人多了,其實當地的樂器店可以說是南音申遺成功後的直接受益者。”曾老師如是說。
申遺成功之後,南音更加受到當地政府的重視。據實踐隊員了解,現在的泉州師範學院專門開設了南音專業,而南音樂團中的演奏者多數在學校兼課,教授樂理知識。曾老師本人也帶出了幾十位學生,其中研究生不在少數。同時在全國重點大學廈門大學也設立了南音研究院,供廣大學子深入了解南音。據曾老師介紹,去年他曾帶領樂團到北大、人大等北京的六所高校進行巡演,反響較好。有同學也在台下向他表示自己經常通過網絡聽南音的演奏。
當實踐隊員談及泉州南音樂團當下的任務時,曾老師表示南音樂團是當地的一個專業的南音團體,不僅要表演,也擔負着傳承的責任,在大中小學甚至是幼兒園都在任課。平時也會同民間的南音樂團進行交流和指導。曾老師還提到,樂團現在一直在配合政府相關部門做南音的記錄保存工程,“因為南音的曲目非常多,有幾千首,所以我們在幾年前就開始做這個工程,盡可能多的把我們找到的曲目錄制保存下來。我認為這個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樂譜是死的,但是以聲音的形式記錄下了它就活了。”
“真正懂南音的人還是喜歡傳統的、原汁原味的表現”
提到如何吸引年輕人傳承及發揚南音文化,曾老師認為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提升南音本身的可聽性可看性才是關鍵。“其實在我小的時候,南音的可聽性不強,民間演奏的南音藝術品質不夠高,因而很多人會覺得南音不好聽,這便很難吸引到年輕人了。所以當下,我們應該做的是緻力于讓我們的演出更加精湛,提升演唱演奏水平,讓它成為一種可聽可看的藝術,這樣才能賦予南音吸引力。當然也有人提到過我們可以通過改革創新或者與其他的一些藝術形式嫁接來提升它的吸引力,我并不反對,作為一種手段是可以提倡的,但是真正懂南音的人還是喜歡傳統的、原汁原味的表現。”
當實踐隊員問到是否有意把南音推廣至全國時,曾老師說:“南音有很強的地域性,因為表演本身是通過閩南語傳達,其他地區的人也許根本聽不懂。雖然我很希望可以擴大它的知名度,但它還是需要紮根于閩南地區。不過南音中有一些純器樂演奏的部分,既然不需要演唱,也就不會受到語言的限制,可以向外推廣,音樂本身不分國界,我們現在對外推廣的也主要是器樂部分。”
“商業化對南音來講是比較難的”
當隊員問到如何發掘南音的商業價值并使之得以有效傳承時,曾老師指出這個問題其實應該倒過來,先考慮傳承,再考慮商業價值。因為現在很多的傳統藝術都面臨市場的問題,像南音這類的高雅藝術就更難吸引觀衆一定要具備一定的欣賞水平,才能夠欣賞,受衆面的确較小。“商業化對南音來講是比較難的。我們團做的比較多的工作是錄音錄像,通過賣一些版權來創造經濟效益。之前也曾通過演出的低票價來吸引群衆。對于南音來講,很多人更願意以一種自娛自樂的方式參與進來,因而會與将其商業化有所沖突。對于民間的南音團體,由于表演不是那麼正式,因而觀衆們喜歡在台下親自彈唱來體會南音的魅力。然而,這種自由的形式恰恰是我們,作為一個專業團體所秉承的演出方式,所做不到的。”
在訪問的最後,當實踐隊員提及前段時間熱映的電影《百鳥朝鳳》讓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唢呐這種傳統民樂時,曾家陽老師表示利用新媒體手段宣傳南音并不是沒有想過,新媒體的融合,可以把一個劇種介紹到世界各地。但是資金、編輯、好的導演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曾有人想要投資這個工程,但是由于缺乏腳本最後并沒有實現。可見擴大知名度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
隊員手記:
在采訪曾家陽老師的過程中,隊員們最深刻的印象是曾老師對泉州南音的無限熱情與自豪。的确,當實踐隊員們來到泉州,随機向當地市民發放南音調查問卷時,發現85%的當地百姓都知道南音文化并能信手捏來,随意哼唱幾句。在與市民攀談的過程中,他們還向實踐隊員推薦了當地每晚都有的免費欣賞南音的去處。可見,當地政府與泉州南音樂團所做的普及工作是很到位的,也足以看得出他們對泉州南音這塊音樂活化石的保護與傳承的重視程度。在調研泉州南音的過程中,實踐隊員還專程前往泉州博物館與閩台緣博物館了解泉州南音的曆史及相關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我們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承載悠久曆史的活化石,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視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與傳承。而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實踐隊員們認為關注并了解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第一步。應該呼籲更多的群體關注屬于中華民族自己的燦爛文化。(通訊員:崔若愚孫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