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我院“繡美蘇州”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蘇州鎮湖繡品街對現代蘇繡産業發展情況進行調查。
鎮湖繡品街始建于1998年,是一條集生産、銷售和旅遊觀光功能于一體的特色街區,全長約1700米。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目前繡品街已彙聚了300多家刺繡經營戶,成為了聞名中外的刺繡品生産基地、銷售集散地和鎮湖經濟發展的重要産業,也是體現吳文化特色,展示現代文明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名片。
實踐團隊的成員們走訪了繡品街上的幾十家店鋪,向店主和繡娘們了解店鋪的經營狀況和蘇繡技藝的傳承情況。店主們表示蘇繡的經營生意一直還不錯,但近年來不少外來商戶和繡品也進駐了繡品街,對本地蘇繡市場還是或多或少産生了一些影響。
在走訪過程中,團隊成員們遇到了一位熱情的六十歲的繡娘,老人向同學們講述了她自幼随母親學習蘇繡技藝,并從事刺繡工作幾十年來的故事。雖然這位老繡娘一直自謙自己隻是普通人,不是什麼大師,但是店主和周圍的人卻不斷誇贊她技藝超群,她的作品常常被送去外地進行展覽。老人告訴團隊成員,蘇繡的傳承主要靠家族沿襲,她的女兒如今也在跟着她學習,雖然也有外來人認真想學,但最後能堅持下來的人還是太少。但能看到本次團隊成員這樣的年輕人開始關注蘇繡産業的傳承與發展,她感到十分高興。
除了繡品街以外,團隊成員們還分别蘇州圖書館查找蘇繡相關書籍,了解蘇繡曆史知識和市民借閱情況;去蘇州大學采訪大學生對蘇繡文化的想法,了解蘇大在繼承和弘揚蘇繡文化方面所作的措施;去姚建萍刺繡藝術館,參觀蘇繡珍品展覽,感知蘇繡在國際對外交流上的貢獻;同時走上蘇州街頭,采訪來往行人對蘇繡的了解和看法。
蘇繡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影響,在國際文化交流上也承擔重要作用,而如今卻難以得到青年一代的重視。通過本次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的成員們了解到了人們對蘇繡的認識普遍不夠深入,仍隻停留在表面,而生産和經營情況也還存在一些問題。蘇繡産業的發展還需要國家更多的扶持和鼓勵政策,同時也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增加人們與蘇繡接觸的機會,提高大家對蘇繡的全面認識。另外,團隊成員們認為,可以開展更多的文化交流活動,向國外介紹推廣蘇繡文化,擴大蘇繡知名度,并塑造一些國際品牌,相信這些也能為蘇繡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一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