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0日中午1:30分練海英老師應我校學生會邀請在我校圖書館世界之窗開講座,主題是:談昆曲,談雅韻——提高當代大學生内在素養,在昆曲的幽蘭雅韻中品味經典,傳承文明。
講座分以下幾個部分:首先,介紹了元末明初昆曲鼻祖顧堅創立的昆腔散唱形式,明代戲曲音樂家魏良輔創立的清唱形式:“水磨腔”,梁辰魚編創的《浣紗記》,創立的昆劇形式。
二:湯顯祖的《牡丹亭》,并為大家分享了旦角祭酒張繼清老師的《牡丹亭》《皂羅袍》的唱段。
三:南曲北曲區别、昆曲和京劇的區别。昆曲的十大唱腔:橄榄腔、掇腔、疊腔、擻腔、嚯腔、豁腔、斷腔、滑腔、疊頓腔。昆曲運用的曲牌多達兩千多鐘,十分豐富,富于變化,唱詞則主要來自當時文人的創作,同樣也沿襲了唐詩宋詞的創作傳統,用詩一樣的語言去抒發情感。園林中的春夏秋冬,風花雪月,一一化入昆曲中,由此導演出許多悲歡離合的人生故事。園林是可以看的昆曲,昆曲是可以聽的園林。園林和昆曲,一起構成了中國人幾百年來共同擁有的一處精神家園。2001年5月18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宣布中國昆曲為“人類口述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昆曲講究那種内斂
的美,那種古典東方的雅緻,因此被稱為“百戲之祖”。
書法講“八法”,繪畫講“六法”,戲曲表演講“四功”、“五法”。最後為同學們展示了最基本的唱念做打,以及手眼身步法,在迤逦婉轉,舒緩典雅的“水磨腔”中結束了講座。